本文转自:人民网-江苏频道
活动现场。人民网 李欣阳摄
人民网南京7月21日电 (李欣阳)7月21日至22日,由中国作家协会、南京市政府主办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开幕。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和毕飞宇、刘震云等39位中国作家与会,共同探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新路径。
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创办于2010年,是团结凝聚各国汉学家、推动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推介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。本届研讨会以“‘译’起向未来”为主题,开幕式上,中国作协主席、党组书记张宏森向15位汉学家颁发了“中国文学之友”证书。
南京是我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。近年来,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.7%,绘就了“文学与城市共生、城市与文化共融”的鲜活图景。江苏省委常委、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在致辞中表示,南京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,持续推进“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”“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”等项目,努力建成汉学家们的灵感摇篮、中国文学的传播枢纽。
开幕式后,9位中外嘉宾分别作主题演讲,从不同视角针对翻译实践与文学传播展开对话。活动期间,与会嘉宾除参与分组研讨外,还将参加“金陵风味”南京美食体验等特色文化体验活动,出席文学之都青年漫画家全球驻地成果展启动仪式,参与“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”主题沙龙等城市文化研学活动。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